30-40

“虎子小鱼来了。”

  周宁出来煮了些茶水,又给两个小的弄了些蜂蜜水,沈大嫂在一旁搭着手,“宁哥儿别忙了,快过来坐。”

  周大在屋里听见动静也出来了,“他大哥来了。”

  “周姥爷!”沈虎子大声喊了一句。

  高兴得周大笑得合不拢嘴,“哎哎。”

  几人坐在院子里说闲话,沈大哥激动得搓着手,“临川多亏了你出的主意,现在有不少人过来让做架子车,现在都订出去十二辆呢。”

  “这么多呀。”周大很是惊讶,“那打得过来吗?”

  “我现在熟练了最快也得五六日才能打出来一架,但沈临川给出了主意……”

  沈大哥说了沈临川教他的法子,他撑死了一个月只能打出来五副车架,刨掉板料钱,他一个月最多挣上八两银子。

  现在分包给众人,少挣一些,一辆架子车能挣上个七八百文,一个月能别说十几辆架子车了,就算是二三十辆也打得过来的,不过是多找些人分包出去罢了。

  从他打架子车如今快一个月了,已经挣了十来两银子了,沈大哥从来没觉得原来做木匠这么挣银子啊!

  沈大嫂也喜得满脸红气,“多亏了临川,如今家中日子也宽裕了起来了,还有不少人等着打呢,你大哥呀还带了两个小徒弟呢。”

  沈小鱼羞涩地扯了下周宁的手,“宁小叔,我娘给我做了新衣裳。”

  “还有我的,娘也给我做了!”沈虎子转着圈地给大家看他的新衣裳,院子里人一多热闹得不行。

  知道他大哥挣到银子了,沈临川也为他高兴,还要养两个小孩子呢,有了银子小孩子日子也好过。

  沈大嫂又忙从篮子里拿东西,“周大叔,我给你做了身衣裳,你试试,我比着青山的身形做得大了一些,要是不合适我再给改改。”

  “哎哎,他大嫂有心了。”

  周大拿了短褐去屋里试衣裳去了,沈大嫂又从篮子里拿了两双青色方口千层底儿鞋。

  “这是临川和宁哥儿的,也都试试,上次你大哥来的时候没做好,这次来刚好给带过来了。”

  “多谢大嫂了。”

  沈临川先拿了周宁的鞋子给他试,周宁穿着新鞋子没有落地,他眼底带笑,“大嫂,很合适的。”

  “那就好,大嫂就怕做大了,要是做大了还得往里塞鞋底儿呢。”

  沈临川也试了自己的鞋子,比他家夫郎的大上一圈,很是舒适,“辛苦大嫂了。”

  “都是一家人客气什么。”

  沈大哥满面春风,“就是,就是,都是一家子人。”

  “以后你和宁哥儿还有周大叔要做衣裳鞋子了,大嫂给你们做。”

  沈家如今有了这个生财的法子,日后还有源源不断的银钱呢,沈家哥嫂都是心善的人,沈大嫂虽然之前不待见沈临川,那也是之前闹得了,但都过去了,两家日子现在过得都好。

  周大穿着新短褐也出来,深蓝色短褐下配黑色宽腿裤,“他大嫂手艺就是好,穿着刚好合适哩。”

  “周大叔,这次没给你做鞋子,不知道你穿多大的,你给我说下次给你送过来了。”

  “不麻烦了,不麻烦了,他大嫂你也忙还要照顾两个孩子呢。”

  沈家哥嫂这次过来带了不少的好东西,还有四个稀罕的小香瓜,一只炙鸭,一封梨干,一封炒银杏儿,都是好东西,之前沈家穷的时候过年都舍不得买这些好东西呢。

  “他大哥大嫂,怎么带了这么老些东西,一会儿走得时候拿走拿走。”周大嫌沈家哥嫂拿得东西也太贵重了些,衣裳鞋子,还有这么过贵的吃食儿,这得多少银子呀。

  “周大叔,不瞒你们,如今家里有了这么个好生意,哪里还差这些呀。”沈大嫂笑着说道。

  也就是过来周家这边,沈大嫂才拿了不少好东西,等过几日去看她爹娘拿得东西都比不上往周家这边拿的,主要是这为了感谢沈临川想出了架子车这么个好东西。

  去她爹娘家拿酒肉布料这些好东西就好了。

  沈临川也打心里为他哥嫂高兴,“大哥,若是以后挣得银钱多了,不如送两个小的去学堂读书,小孩子在家也没啥事。”

  “读书?虎子如今在和我学木匠,小鱼是个小哥儿,倒不是大哥偏心不让小鱼去读书,只是小鱼也太小了些,要是去镇上读书的话,少不了你大嫂要跟着过去。”

  沈大嫂一想也是,挣再多的银钱也是坐吃山空,就算是虎子以后要做木匠那识字也是好的,小鱼是个小哥儿,杏花村还没有小哥儿读书识字呢,她家小哥儿要是能读上书就好了。

  “临川说得对,如今家中生意刚有起色,到年底应该能攒下不少银钱,明年就送了这两个小的一道去镇上读书,小鱼明年七岁了,大一些了也。”沈大嫂倒是挺支持家中两个小的读书识字的。

  特别是家中的小哥儿,小哥儿日子比女娘还难上几分呢,也该想着给小鱼打算打算。

  沈大嫂说道:“小鱼呀最好也能学上门手艺,学厨艺、绣花、织布、裁衣,或者学个算账都是好的,有个手艺了长大了不靠人。”

  “大嫂说得是。”沈临川应了一声,他大嫂是个明白人。

  就算是日后家中供着两个小的读书,不管走不走仕途,都不会像原身那样读得家中一穷二白,见不是读书那块料了,他大嫂肯定会另做打算。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