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杨平的家底

亲信人员,向其诉说了张辽所率大军锐利无比,平舆县守不住,我等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东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亲信当然不想死在平舆县城,于是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桥将军东归。

  随后,桥蕤这才召来了副将孙晨、以及两名校尉,言说东归之事。

  两名校尉倒是没说什么,副将孙晨那是袁术的家奴出身,厉声指责桥蕤道:"尔等作战不力,致使大军沦丧。

  如今,主公在汝南郡之根基,皆在平舆县也。

  当务之急,尔当迅速整备城防,派遣信使前往寿春求援,何敢轻言放弃?"

  桥蕤冷哼一声道:"孙副将这是不想与本将军一起东归了。"

  孙晨态度很明确:"尔等必须守住平舆县,等待左将军(袁术)的大军来援。"

  桥蕤见无法说动孙晨,毫不犹豫地一剑将孙晨刺倒,并命令两名校尉,一个割断孙晨的脖子,一个砍下孙晨的脑袋。

  随后,桥蕤冰冷地言说:"副将孙晨,遭遇埋伏之时,奋战而亡!"

  两名校尉交了投名状,立马就心领神会了。

  第二日清早,桥蕤就带着约1500人的残兵败将,携带3日干粮,赶着几辆马车带着家眷,出了平舆县东门。

  而张辽已经率部在北门和东门等待了。

  见了桥蕤依言出城,张辽也信守承诺,命令手下各部不得追击。

  桥蕤这才带着残兵败将一路东归。

  3月13日上午,接到通知的汝阳县,便派来了孙茁带领的第21旅1000余人。

  3月14日清晨,在从21旅补充了二百余人后,张辽这支2300余人的大军,迅速沿着官道向东而去。

  在今天下午(3月15),用轰天雷炸开了新蔡县城门。驻守在新蔡城的数百袁军士兵,尽数被俘。

  张辽随即在新蔡县城建立加固城防,建立防线,准备应对袁术随时而来的攻击。

  杨平听后,迅速在脑海中对应一下新蔡县的位置:处于两条河流的交汇处,河流从此向东南而去,最终汇入淮河。

  有张辽率2000余精锐在此驻守,袁术大军就甭想从这里绕过来。也就是说,他现在的东部是暂时安全了。

  北方是吕布的地盘,有自己在颍河南岸那场深情的表演,短时间内,吕布会对自己好感度爆棚,北方也就没有危险。

  南方是衡山(大别山区),刘辟虽然率领千余残部逃到了那里,并且会联合在衡山地区结寨而守的流民,但何仪率领着第一师的主力,已经在淮河以南地区,按部就班地进行梳理了,也不用杨平操心。

  现在唯一的威胁,就是汝南郡西部荆州刘表那5000多驻军了。

  但根据杨平得到的情报,刘表目前没有东进的打算。

  也就是说,杨平现在有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根据地了。

  剩下的就是好好梳理一下这片区域,进行分田编户、扩军备战了。

  于是问黄正道:"5天前,本都督给你等发出的整编通知,进行的如何了?"

  黄正恭敬地回答道:"接到都督通知,我等就立即着手开始编练新兵。

  首先是汝阳县,这里有刘辟所部2000余降兵。后来,江波又带着5个团1500人的民兵来到了这里。

  按照都督命令,由江波组建了一个新兵营,训练这3500余人。

  杨虎在北宜春县战事结束后,迅速抽调民壮,又补充齐了5个民兵团1500人。接到都督的通知,便率部北上,抵达了遂平县。

  与遂平县的渠帅姜魁合兵一处后,便尝试着扫荡遂平县内的地主豪强。

  目前进展顺利,毕竟北宜春城有大量的三弓床弩、以及抛石机,好歹经历过战阵的民兵,穿着竹甲,也有两成的民兵,胸前带有板甲,战斗力也是相当不俗。

  今天晚上接到的战报是,杨虎已经将都督划定的遂平县境内,14座坞堡全部拔掉。这其中,都督派去的说客立了大功。

  杨虎的计划是,以自己的1500民兵加上姜奎部1000青壮,再从遂平县民众中抽调1000青壮,组建一支3500人的新兵营。"

  杨平见黄正说的声音沙哑,随手递上了一杯温水,黄正喝完,缓了口气,继续说到:

  "至于北宜春县,那里有3000多刘辟所部的俘虏。

  第一师副师长马河,与副都督陈皮,将何师长(何仪)带来的4000青壮进行混编,配合上第一师的一些伤兵,组建了两个3500人的新兵营,

  分别在北宜春县和阳安县(今驻马店市区附近)进行训练。

  目前这两个新兵营,都督随时可以抽调兵员。

  另外,第二师何师长(何曼)老营所在野王县(今沁阳县),也由刘七负责,整编了一个3500人的新兵营。

  第三师黄师长(黄邵)老营所在地朗陵县(今确山县)。也整编了一支3500人的新兵营。

  另外,我们在平舆县,用桥蕤所部的2000俘虏,以及近期招募的青壮,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