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她冷硬地说道:“你不要忘了你承诺的事情。”

  “娘,你在担心什么,我又不会跑,我们可是一家人,你为何现在总是对我有诸多的偏见?”

  陶桃情绪低迷,面上有些无可奈何。仿佛她真的不知道是为什么似的。

  看着陶桃哀怨和难过的模样,夏朝华故作冷硬的脸色倏然松动了下,眨了眨眼睛,又拿起茶杯抿了一口,掩盖自己的不自然。

  她本身就不是那种性格冷冽的人,相反脾气柔顺,容易心软,只有真的在被逼到绝路时,才会生起反抗的心。

  不然她又怎么会遭受到陶远的引诱和蒙骗。

  再则她原以为上次两人闹得不可开交,便已经算是撕破脸了,没想到陶桃还是把她当做母亲来看待。

  难道说她真的错了吗?

  夏朝华心里不禁生出这种真实的错觉。

  正当她陷入沉思中,倏然伤口处被人碰了下,她顿时如惊弓之鸟般猛然站起身来,双手防备状挡在自己面前。

  陶桃动作一顿,抬眸眨巴眨巴了下,困惑地望向她。

  “娘亲,我是想给你换药。”

  眼前的少女站起身,拿过放置在旁侧的托盘,上面有准备好的伤药和纱布,回到她身边,将东西都拿出来放在桌上。

  夏朝华还是一副警惕的模样,在她来动自己脖子上的伤口时,刚要抬起手,思忖了一下,到底是没阻拦。

  陶桃小心翼翼地取下染血的纱布,在看到伤口时,眼神露出心疼的光,唉声叹气地道歉:“娘亲,都是我不好,我不该下这么重的手。

  好在伤口没有之前看上去那么可怖,不然她得愧疚死了。

  看着她真的在真心悔过的模样,夏朝华的心动容了下,轻声道:“娘亲没这么疼,放心吧。”

  陶桃乖巧地抿唇笑起,而后低下头认真专注的给她换药。

  “娘亲,夏国离这里有千里之距离,咱们的生意一时半会儿肯定是挪不过去的,我想着到时把细辛还有余山两兄弟都留下来看顾生意。”

  “要是咱们回到夏国后,你想一直留在夏国也是好的,反正这天朝对你来说回忆并不是那么好。”

  “良儿虽然读书差了点儿,但是没关系,让他一辈子开开心心衣食无忧即可,到了年龄就给他娶妻,生两个孩子,在您膝下承欢,你也可以颐享天年。”

  “如此,您觉着好吗?”

  夏朝华听着她的规划,脑海中忍不住憧憬美好的未来,想再次回到以前那种父皇母后还有哥哥宠爱且无忧无虑的日子。

  那是她此生最为怀念的时光。

  她脸上终于扬起一抹微笑,点头道:“好。”

  药换好了,话也说完了,夏朝华没过多逗留,陶桃站在门边看着她远去的背影,脸色淡淡。

  随州。

  知州府门口。

  身穿藏蓝官袍的中年男人被人簇拥在中央,神色端正,时不时的深呼吸了一口气,隐隐透露着些许地忐忑。

  “大人,这么晚了,段大人还会来这吗?”

  李长林皱下眉,淡声道:“不管如何,都要等着。”

  结果等了后半夜,还是不见有人来,派去打探的人这时总算是回来了,单膝跪地拱手道:“大人,段总使去了随县。”

  “什么?”李长林一惊,身后的大小官员也面面相觑,满脸惊讶。

  “好端端的,段大人怎么去随县呢?”

  “是啊是啊,这是怎么回事?”

  “等等,你们莫不是忘了不久前,随县知县苏修远意外病逝的消息吗?”

  这话一出,所有人的目光看向了他。

  有人不理解,“这不就是一个小小知县吗,再说,苏修远是突发恶疾,意外去世,有什么好关注的。”

  只有李长林拧紧了眉头,脸上有些凝重,因为他知道,这苏修远病逝绝不是意外。

  没理由这么巧的,就在上头有意将他调任盐运使的位置却在这个时候突发恶疾身亡。

  这其中必定是有蹊跷。

  他叹了口气,说道:“通判,准备一下,即刻去往随县。”

  “是,下官现在就去办。”接到吩咐的通判官马上去整顿人马,现在就出城往随县赶去。

  知州都去了,这些大小官员没理由不去,于是乎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那个小小随县过去。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天光大亮,一群人就这么风尘仆仆站在知县府门前,门房打开门时还吓了一跳。

  他惊讶地喊道:“这…各位大人们,您们怎么来了?”

  “我们是来给枢密院总使段大人接风洗尘的。”通判官擦了擦额角滴落的汗珠,正了正因为赶路有些歪扭的官帽。

  门房嘴角抽搐了下,心里不禁在说你们看起来更像是需要接风洗尘的人。

  他还是殷勤友好地笑道:“大人们,不若现在大厅稍等片刻,这段大人还在休息呢。”

  李长林略显狼狈,接过旁侧的人递过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