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无极之芯!

>
  如果说难以想象的话,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就能了解了。

  人类文明发出来的互联网技术,最重要的核心之一便是信息数据的加密。

  众所周知,通过加密算法和加密密钥将明文转变为密文再进行传输是计算机系统对信息进行保护的一种最可靠的办法。

  而传统的加密算法,比如的RSA算法、Diffie-Hellman密钥交换协议、ElGamal加密算法等等基本都是基于素数所研发出来。

  比如公钥加密的典型代表RSA算法是,其核心是基于大素数的乘积。

  RSA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大整数分解难题,公钥由两个大素数p, q的乘积n=p×q构成。

  而由于大素数乘积的因式分解没有固定的公式,且只有唯一解,因此原则上只要使用的素数之积足够大,那么它基本上就是等于是无解的。

  所以这种设计使得只有拥有这两个素数的人才能解密信息,从而保证了通信的安全性。

  即便是动用超级计算机对RSA算法加密的信息数据进行破解,需要的时间也是一个天文数字。

  但在量子计算机面前,RSA算法加密的信息数据就像是透明的一样,几乎没有任何的意义。

  这种对于传统计算机来说需要几百年去解答的问题,对于量子计算机来说,是只需要数秒甚至是一秒不到便可以解开。

  正如刚刚在会议室中耿景龙所演示的另一项展示拓扑量子芯片计算性能的方法,便是两个超过1024位大素数的乘积进行拆开,使用的时间仅仅是一秒钟不到。

  而要知道,1024位素数广泛应用于RSA等公钥加密系统中,用于生成密钥对。

  如果是传统的计算机,或者是超算对其进行求解,也至少需要数天或者数个小时的时间。

  但对于拓扑量子芯片来说,仅仅是一秒不到,就已经解决了。

  这个时间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传统的加密手段,即便是非基于素数所研发出来加密手段,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也不过是一扇用纸糊的窗户而已,一捅就破。

  不得不说,对于现有的互联网来说,川海材料研究所现在所掌握的量子芯片技术对通信技术领域带来的改变将是毁灭性的!

  传统加密手段在拓扑量子芯片面前就像是脱光了一样,根本毫不设防。

  这也是这项技术最可怕的地方之一。

  ......

  了解清楚拓扑量子芯片的性能后,徐川在第一时间对研发组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奖赏的同时,也严格的要求了他们暂时对这项技术进行保密,严禁量子芯片技术成功突破消息流传出去。

  老实说,川海材料研究所的突破,就连他自己其实都有些没有想到。

  尽管他早些年完成的强关联电子体系理论框架中的拓扑超导体系找到了解决的量子比特的退相干难题的办法,但那毕竟是理论。

  众所周知,理论成果,尤其是这种顶尖的前沿物理理论成果要转变成应用成果需要的时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

  如果是在一个原先就具备相对成熟基础技术的领域,比如碳基芯片,可能需要的时间是几年。

  但如果是在一个原先就几乎没什么基础的技术领域,那需要的时间就长了,少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是上百年。

  量子计算机明显就是后者,尤其是通过马约拉纳零能模编织成拓扑量子比特,进而构造量子芯片的分支领域,就连理论都是五年前他才亲手完成的。

  而促成这份意外,导致成熟的量子芯片技术提前面世的,同样是他自己。

  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和早些年他在川海材料研究所这边建立的化学材料计算模型,在拓扑量子芯片的研发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如果没有这两者,恐怕耿景龙他们现在都还在为寻找一种适合构建马约拉纳零能模编织成量子比特的材料而苦恼。

  但正是因为氧化铜基铬银系·室温超导材料和化学材料计算模型的出现,才加速了拓扑量子芯片的出现。

  ......

  对于徐川来说,量子芯片技术的提前突破自然是让人欣喜若狂的。

  但不得不说,这项技术现在的出现也可能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和恐慌。

  毕竟现代的互联网技术早已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而互联网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加密手段和解密手段大部分都依赖于大素数的乘积为基础的非对称的公钥加密。

  但这一手段在面对量子芯片的时候几乎就像是一个完全不设防的房间。

  而且,别说是以大素数的乘积为基础的非对称的公钥加密了,就是其他非基于素数的加密算法。

  或者说,只要是非纯物理隔离的保密手段,只要能够通过网络计算机破解的加密手段,甭管他在传统计算机上保密能力有多强,对于量子芯片来说,解决它们也不是什么难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也是徐川要求川海材料研究所那边的研究人员目前对拓扑量子芯片严格保密的原因之一。

  一旦225量子比特的拓扑量子芯片成熟的消息对外公开,而且还是由他主导的研究所所完成的,这大概

上一页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