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60



  “哦哦哦,我想起来了,我叫孙水青,哎呀,被人家喊了一二十年黑子夫郎,我都忘记自己叫啥了。”

  周宁笑着在册子上落下了名字,“婶夫郎的名字挺好听的。”

  听周宁夸自己名字好听,这位夫郎笑了起来,“哎呀,我爹说那会可是请了识字的先生给我取的名字哩,你说说,这猛不楞登地一问,差点想不起来。”

  册子上不少妇人夫郎录下来的都是谁谁家媳妇,谁谁家夫郎,周宁听着心里有些不得劲,明明就是自己呀,为什么连自己名字都不记得了。

  “大家都尽量写自己名字吧,字太多了写不下。”

  忙活了一上午总算是该录名字的录名字,该干什么的干什么,活儿不难教一下就会了,张小意和周小南在人群中来回穿梭着教人,一上午下来两人嗓子都哑了,但脸上都一直带着笑。

  该回家吃饭的时候说了上工的时辰,不来那么早,太阳大了太热。

  沈临川和周宁也回家去了,下午应该就会好一些了,这一上午两人也是忙得一头的汗。

  下午的时候果然好一些了,大家都各自干着各自的,周小南就转着指导一二,要尽量都给做好看了,甚至还找了四个年轻的妇人夫郎称蚊香泥,为了就是每一盘重量差不多。

  沈临川觉得问题不大,这蚊香本来就不难做,就是人太多了有些难管,周小南管这些人应该没事。

  张小意还给煮了一锅消暑的绿豆饮子,谁要渴了就自己过来打,歇上一会是没事的,就是不能偷懒了,周小南一直转着盯着人呢,渐渐心里也有了底气。

  半晌的时候赵大柱赶着牛车给送了一批瓷盒子,一来到村口就看见这都是忙着干活的人,“呦,你们这生意做得挺大的呀。”

  清凉膏在张家院子里做,沈临川引着人把瓷盒子给卸到了院子里。

  “临川,这瓷盒子上的红封纸条我两可写不过来,还得请个写字的先生呢。”张郎中说道。

  “张叔,这没事,我请学堂里的同窗帮忙给写写就行了,他们还能挣上一些银钱。”

  “这到是个好主意。”

  一下子订了上万支瓷盒子呢,单靠他们两人是写不过来的。

  张郎中没想到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蚊香和清凉膏,竟然能一下子做这么大,别说他没想到了,除了沈临川,其余几人都没想到。

  这生意宁哥儿几人在家照应着呢,一切都安排妥当了,沈临川接着去上学,只是去学堂的时候带了不少的红纸,“何兄,我接了一个写字的活计,你要不要一起做,写满一张五个铜板呢。”

  沈临川把红纸给拿了出来,一张大概能写四十个小纸条,一天怎么也能挣二三十个铜板,抽空写一些不仅不耽误学习还能挣上一份外快。

  第54章 054 咱俩天下第一好

  沈临川找的同窗是乡下的学子, 乡下人供养一个读书人出来不容易,若是能找个随时可以干的活计还能给家里省下些银钱。

  王老夫子的学堂比他之前在那范夫子的学堂强上不少,不会乱收学生的节礼这些,学堂里有些家境贫寒的学子还会在镇上接上一些抄书的活计。

  那姓何的学子听沈临川这么说来了兴致, “临川兄这是从哪找的活计呀?”

  “朋友介绍的, 他那要的多, 我一个人也写不过来。”

  沈临川拿了一打红纸给他,“就写清凉膏三个字,用簪花小楷。”

  “成的,多谢了。”

  一旁的学子也是乡下人家出来了,听两人在说这事也悄声问了起来, “沈临川,还有吗, 我也想写。”

  沈临川今儿带的红纸足够多, 等到下午快下学的时候不少学子都拿到了他的红纸,一天挣上个二三十枚铜板,两天的饭钱不就有了。

  “王才,你写不写?”

  王才想写但拉不下面子,“不写, 最近课业紧。”

  问他的这位同窗哪里不知道,这是还在记恨沈临川那次落了他的面子,啧, 那也是他先调笑人家小哥儿的,还好沈临川没有和夫子说,要不然少不了一顿责罚。

  从乡下过来的学子几乎人人都接了这活计,除了王才和周有成二人,自从上来王才大言不惭说宁哥儿几人是乡野小哥儿, 这些学子隐隐就把两人给排在了外面。

  王才想去巴结那些有钱人家的公子哥,人家又瞧不上他的做派,只能这样不尴不尬地处着。

  生意上的事总算都安排妥当了,沈临川下学的时候心情都不错,脚步匆忙地朝着门口走去,许知凡也跟着过来了,“沈临川,可以呀你,现在学堂里不少人都念着你的好呢。”

  “顺水人情,找谁都是写,不如帮学堂里的同窗挣一些伙食费。”

  许知凡举起拳头擂了一下沈临川的肩膀,“可以呀,好兄弟!”

  沈临川脚步生风出去了,袍角都飘了起来,许知凡懒得撵他了,“瞧你这急吼吼的样子,你家夫郎还能走了不成。”

  沈临川一出来就朝着大树走去,长腿一跨上了骡车,鞭子轻轻一挥,骡铃就丁丁零零响了起来,是他爹新给骡子脖子上挂的,用彩布袅成项圈又挂上了个铃铛,把家中的骡子打扮的漂漂亮亮的。

  “你忙,以后就不要接,我下了学自己回去就成了。”

  沈临川心疼他家夫郎忙了一天的活了还得过来接他,之前空闲一些没啥事,如今家中忙起来,再过来接他也太累了些。

上一页下一页